联 系 人:陈小姐
联系电话:18898542179
当今社会,从事各行各业都需要一定标准或者资格,建筑行业也不例外。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87号),建筑业企业应当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净资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资质条件申请资质,经审查合格,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建筑企业资质是从事建筑投标、施工的资格证明,代表企业在某个建筑领域的等级及可以承揽工程的范围。
建筑工程的施工与质量涉及千家万户。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建筑活动监管,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根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只有取得相应施工承包资质的企业方可从事资质证书许可范围内的相应工程承包、工程项目管理等业务。
(1)施工资质的产生背景:安全防范制度日趋完善,对生产建设的要求更规范化。
(2)资质是国家建设部对施工单位的资金、设备、技术、人员素质、安全条件等方面的全方位能力的硬性考核和检测。
(3)资质代表企业的施工能力和信誉。资质彰显企业施工能力和企业信誉,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说服力。
(4)资质是工程质量及保障企业的合法权利。提高和规范企业内部的资质等级的标准和管理水平,使企业市场准入得到保障,更适应建筑业市场的发展,资质证书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
(1)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筑企业处于市场经济的激励竞争中,要想立足于市场并且取得长远的发展,首先就是要有施工资质。资质是施工企业承接建筑项目的基础,有了资质才能谈施工、才能谈产品质量问题。如我国的建筑市场对于消防工程控制的非常严格,主要就是施工资质的管理,没有资质则无法验收,这也是建设单位考察施工企业的可以选择门槛。其次,在众多有施工资质的企业中,建设单位才去看这些企业的其它资质,如固定资产、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企业完成过的项目等予以综合考评。因此,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管理,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外部竞争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以及企业的综合实力,同时还能让企业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2)完善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
目前的建筑市场中,许多施工企业面临大的问题就是综合实力薄弱,企业组织机构不健全,甚至有的施工单位根本没有组织机构的概念。这其中很大的客观因素,源自于我国建筑工程起步较晚,早期的施工单位业务范围以及内部构架较为单一,多数都局限在土建工程方面,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建筑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以及生产水平等极为相似,类似企业之间的业务竞争力几乎是持平的状态。一些企业为了生存,采取过度降低造价、给建设单位回扣等恶性竞争的手段,在施工中则采用劣质产品、偷工减料等方式来攫取利益。这样的做法在过去的建筑市场中经常可以见到,它不尽不利于企业的健康成长,而且扰乱了既有的建筑市场秩序。而通过的资质管理,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帮助施工企业突破发展的瓶颈。通过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管理,可以使企业依据不同的类别设立相应的分公司或者附属公司,进而理顺母子公司关系,实现企业现有资源的合理优化,并终完善企业的组织机构,为建筑施工企业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三大序列,分别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施工劳务三个序列。其中施工总承包序列设有12个类别,一般分为4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专业承包序列设有36个类别,一般分为3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施工劳务序列不分类别和等级。(劳务资质目前有意见征集函,具体见政策调整的规定)
(1)具备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揽总承包覆盖范围内的专业工程。获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对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或者对主体工程实行施工承包。承担施工总承包的企业可以对所承接的工程全部自行施工,也可以将非主体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专业承包资质的其他建筑业企业。
(2)获得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包的专业工程或者建设单位按照规定发包的专业工程。
(3)劳务分包作业,是指施工承包单位或者专业分包单位将其承揽工程中的劳务作业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单位完成的活动。